中共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委员会关于印发《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yb体育官方

中共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委员会关于印发《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yb体育官方

文章来源:学生处发布时间:2024-01-31

辽石化院委字〔202012

各部门(单位):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根据《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辽宁省高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测评体系(试行)》等文件精神,结合学院实际制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中共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委员会

2020611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根据《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辽宁省高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测评体系(试行)》等文件精神,结合学院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育心与育德相统一,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规范心理咨询服务,培育学生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协调发展。

二、工作目标

形成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咨询服务、预防干预“四位一体”的全员心理育人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格局。心理健康教育的覆盖面、受益面不断扩大,学生心理健康意识明显增强,心理健康素质普遍提升。常见精神障碍和心理行为问题预防、识别、干预、转介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关注及时、措施得当、效果明显,心理疾病发生率明显下降。

三、基本原则

(一)科学性与实效性相结合。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心理健康教育规律,科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逐步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服务体系,切实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有效解决学生思想、心理和行为问题。

(二)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坚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对每个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负责,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注重方式方法创新,分层分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满足不同学生群体心理健康服务需求。

(三)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结合。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心理咨询师、辅导员、班主任等育人主体的主导作用,强化家校育人合力。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培养自主自助维护心理健康的意识和能力。

(四)发展性与预防性相结合。加强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和宣传,充分挖掘学生心理潜能,培养积极心理品质,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重视心理问题的及时疏导,加强心理危机预防干预,最大限度预防和减少严重心理危机个案的发生。

四、工作任务

(一)推进知识教育。健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学校整体教学计划,规范课程设置,对新生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公共必修课,面向不同群体学生有针对性地开设心理健康教育选修和辅修课程,实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全覆盖。公共必修课程按照上级相关文件设置足够学分、学时。使用教育部或省教育厅组编教材,保证所使用教材的质量。开发建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线课程和第二课堂课程,丰富教育教学形式。创新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手段,有效改进教学方法,通过线下线上、案例教学、体验活动、行为训练、心理情景剧等多种形式,激发大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不断提升教学质量。

(二)开展宣传活动。加强宣传普及,通过举办新生入学心理健康教育月、“5·25”大学生心理健康活动月等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组织开展各种有益于大学生身心健康的文体娱乐活动和心理素质拓展活动,不断增强心理健康教育吸引力和感染力。拓展传播渠道,充分利用广播、电视、书刊、影视、动漫等传播形式,展示心理健康宣传教育精品和公益广告,传播自尊自信、乐观向上的现代文明理念和心理健康意识。创新宣传方式,主动占领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新阵地,建设好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心理咨询中心门户网站和“辽石化院心灵驿站”公众微信平台,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提高心理保健能力。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依托院系两级心理协会、心理部学生干部、班级学生心理骨干,组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增长心理健康知识,提升心理调适能力,积极进行心理健康自助互助。强化家校育人合力,引导家长树立正确教育观念,以健康和谐的家庭环境影响学生,有效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实效。

(三)强化咨询服务。优化心理咨询服务平台,加强硬件设施专业、规范建设,优化心理咨询中心服务环境,强化心理咨询中心服务功能,积极构建教育与指导、咨询与自助、自助与他助紧密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服务体系。完善体制机制,健全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的值班、预约、转介、重点反馈等制度,通过个体咨询、团体辅导、电话咨询、网络咨询等多种形式,向学生提供经常、及时、有效的心理健康指导与咨询服务。实施分类引导,针对不同学段、不同专业学生,精准施策,因材施教,把解决思想问题、心理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在关心呵护和暖心帮扶中开展教育引导。大一阶段主要关注适应问题;大二阶段主要关注成长与发展问题;大三阶段主要关注毕业和就业心理问题。遵循保密原则,建立心理健康数据安全保护机制,保护学生隐私,杜绝信息泄露。

(四)进行预防干预。完善心理测评方式,优化量表选用,将学院心理健康教育管理系统与《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筛查量表》和“心理健康网络测评系统”结合使用,交叉比对。科学分析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互联网新媒体应用快速推进、个人成长历程、家庭环境等因素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深刻影响,准确把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变化规律,分学段组织在校生进行不同类别心理测评,全程把握学生心理发展变化,针对不同人才培养方式组织前后测,不断提高心理健康素质测评覆盖面和科学性。健全心理危机预防和快速反应机制,建立学院、系、班级、宿舍“四级”预警防控体系,完善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预案,对心理危机或严重心理问题学生制定跟踪服务,做好特殊时期、不同季节的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工作,做好发展性危机、情境性危机、存在性危机和精神病性危机的预防与干预工作,定期开展案例督导和个案研讨,不断提高心理危机预防干预专业水平。建立心理危机转介诊疗机制,畅通从校内心理咨询中心到校外精神卫生专业机构的心理危机转介绿色通道,及时转介疑似患有严重心理或精神疾病的学生到专业机构接受诊断和治疗。

五、工作保障

(一)组织领导。学院成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工作领导小组),由学院主要领导任组长,学院其他班子成员任副组长,各部门(单位)负责人任小组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心理咨询中心,主要负责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科研、宣传活动、咨询服务、危机干预指导、队伍建设和日常工作管理、组织与协调等工作。

各系成立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组,由各系党总支部书记和系主任任组长。工作组指定一名专职辅导员为副组长,负责落实本系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员为辅导员、班主任。每个班级设立心理委员,每个寝室设立寝室长,协助心理咨询中心和本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组在本班级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相关工作和活动。

不断加强和改进我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健全学院—系—班级—寝室四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积极调动全体教职员工和学生心理骨干形成“协同防护”合力,为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正常有序推进提供保障。

(二)队伍建设。建设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以兼职教师为补充,专兼结合、专业互补、相对稳定、素质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要具有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学历或专业资质,要按照师生比不低于1:4000配备,至少配备2名。专职教师职务评聘纳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序列,专兼职教师开展心理辅导和咨询活动计算相应工作量。积极组织开展师资队伍培训,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每年接受不低于40学时的专业培训和专业督导,或参加至少2次省级以上主管部门及二级以上心理学专业学术团体召开的学术会议。充分调动全体教职员工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纳入新任教师岗前培训课程体系,重视对班主任、辅导员以及其他从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干部、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培训,辅导员、班主任每年至少接受一次心理健康教育专题培训。

(三)条件保障。落实心理健康教育专项工作经费,按每年生均经费不少于15元的标准纳入学校经费预算,专款用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建设校内外心理健康教育实践基地,培育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优秀工作案例。

(四)机制保障。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在思政部设立“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室”,负责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公共必修课和相关选修课。组织编写和选用心理健康教育相关教材。组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改革、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类科学研究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教学竞赛。依托大学生心理健康和eap服务中心等校内外心理健康教育实践基地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教学,开设心理健康实训课,不定期组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专题实践教学活动。

六、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加强组织管理。各部门(单位)要认真落实工作领导小组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统一领导和统筹规划,各相关部门(单位)要积极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贯彻落实工作方案的具体要求,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作为学院思想政治工作测评和文明校园创建的重要内容。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院改革发展整体规划,纳入人才培养体系、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和督导评估指标体系。按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职责分工,做到意识到位、责任到位、保障到位。

(二)注重实效,加强评估督导。工作领导小组要在工作方案的基础上,研究制定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评价与督导指标体系,组织或委托心理学专家以及实践工作者,定期对学院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评估、督导,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三)总结经验,开展科学研究。各部门(单位)要善于及时梳理总结经验,将行之有效的做法转化为优秀成果,推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基础理论研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理论和技术的实证研究,促进临床服务规范。开展心理健康问题的早期识别与干预研究,推广应用效果明确的心理干预技术和方法。

七、本方案由发布之日起施行,由心理咨询中心负责解释。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方案》(辽石化院政字〔201449号)和《关于调整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辽石化院政字〔20167号)即行废止。


网站地图